最近,大家路过田集连接线的时候会发现车辆行驶的时候更加平稳了。接下来让小编带大家一探究竟,看看田集连接线路面维修改造工程都运用了哪些亮点工艺吧。
田集连接线于1997年建成通车,原道路按照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2009年为配合厦门北站与厦安高速建设进行了拓宽改造,厦门高速至集源路段拓宽至双向六车道,集源路至终点集美立交桥段拓宽至双向五车道,通行能力和服务能力大为提升。
由于田集连接线大部分路基下分布海湾滩涂类流塑、软塑状淤泥,导致道路拓宽改造后新旧路基沉降不均,且在车辆长期荷载作用下,出现了局部沥青路面损坏、沉陷、龟裂等路面病害,严重影响道路观感及行车舒适性。
交通局公路中心集美公路部门对田集连接线信毅路-厦门大桥约2.2公里路段进行路面维修改造,包括沥青罩面翻新、桥头沉降处理、路基维护加固等。与此同时,集美公路部门还采用三种不同的路基加固方案对路面裂缝病害进行处置,及时总结成效、改进不足,确保路基加固取得实效。
“微”整形 ——沥青罩面翻新
沥青路面出现裂缝后应及时予以处理,防止渗水扩大裂缝,影响路面使用性能。养护工人在保证裂缝内无灰尘、无杂物的情况下,对单一裂缝或无明显破损的细裂缝直接用乳化沥青进行灌缝处理,做到灌缝饱满、骑缝准确。对于粗裂缝或者路面破损较为严重的路段,则严格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扩洞修补”的原则,先用加热设备把沥青路面软化,再采用铣刨旧沥青层、铺设防裂土工布、加铺改性沥青结构层的施工工艺完成路面修复。本次路面维修改造工程共完成沥青罩面翻新21150余平方米,有效延长了公路使用寿命。
“硬”处理——桥头沉降整治
桥头沉降是指桥梁两侧与路堤填土衔接处由于行车荷载、填料自身固结等原因产生较大落差,致使车辆通过时产生较为强烈的跳跃、腾空,即“桥头跳车”现象,轻则使司乘人员感到颠簸不适,重 则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针对桥头沉降部位,养护工人通过铣刨旧沥青层、铺设透水混凝土来调整路面标高、消除沉降差异,充分压实后再铺筑一层新面层,保证路面整体强度质量。本次路面维修改造工程共完成厦门大桥立交与田集连接线相交处桥头、田集连接线过水涵洞以及跨线桥两侧桥台等8处“桥头跳车”整治,施工面积达7350余平方米。
“巧”对比——路基维护加固
为做好新旧路基的衔接处理,市交通局公路中心集美公路部门经现场勘查、研究讨论后,提出三种不同的方案并分段实施,以便后期对比整治成效。
方案一 密封胶灌缝处理
根据路面状况和裂缝特点进行挖槽修补,并灌注橡胶密封胶,能有效防治路面早期破坏,且施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和掌握。截至目前,共完成密封胶灌缝处理2800余平方米。
方案二 应用高压旋喷钢筋混凝土桩基
在二三车道纵向裂缝与路肩边缘之间设置三排高压旋喷桩,以高压旋转的喷嘴将水泥浆喷入土层与土体混合,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加固体,随后加铺钢筋混凝土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以增加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路基的变形。截至目前,共处置病害路基150余米,设置高压旋喷桩303根,铺筑钢筋混凝土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440余平方米。
方案三 地聚物注浆加固处理
地聚物是由高分子聚合物、水泥等多种物料拌合而成的混合料,可用于路基加固填充。在二三车道病害路段进行钻孔、注浆,然后对沥青面层进行铣刨和重铺处理,待养护好后即可开放交通。截至目前,共处置病害路基200余米,完成地聚物注浆加固处理400余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总结三种路基加固方案对路面裂缝病害的处置成效,集美公路部门还在试验路段埋设了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以持续观测道路的沉降变化。民生无小事。市交通局公路中心将进行常态化排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道路精细化管养水平,全面提升市民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